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国际站登录注册帮助

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更加强劲充沛

时间:2025/3/11 8:07:28 来源:打印

当前,正值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我国经济“稳”的态势巩固延续,“好”的要素持续积累,“进”的步伐坚实有力,“新”的动能逐步壮大,改革重心已经放到推进“内涵式”发展上。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结合政府工作报告部署,热议促进新动能积厚成势、传统动能焕新升级、民营经济生态营造等话题,为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委书记黄坤明表示,我国经济实力稳步跃升,现代化建设布局更加完善,新质生产力在创新驱动中加快涌现,正在塑造中国经济“新图景”。目前,以新的生产力理论为指引,我国找到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发展含“智”量、含“新”量、含“绿”量加速提升,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更加强劲充沛,中国式现代化迈出新的坚实步伐。

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持续增强,续写了风景独好的发展篇章,绘就了波澜壮阔的改革画卷,迈出了突围超越的创新步伐,交出了沉甸厚重的民生答卷。全国人大代表、湖北省代理省长李殿勋认为,从发展实践中更加体会到,做好政府工作必须坚持多维研判国内外发展形势的复杂深刻变化,必须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突出“做强自身实力、发挥支撑作用”两大重点,加速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为重构发展模式与增长动力探索经验。全国人大代表、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主任委员钟山表示,在宏观政策更加积极有为上下功夫,加强各类政策和改革开放举措的协调性,提高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根据形势变化动态调整政策,充实完善政策工具箱。

努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动能

2024年,我国发展面临的复杂性、挑战性、严峻性多年未有,在二、三季度经济下行压力加大情况下,果断部署推出一揽子增量政策,推动经济运行在“前高、中低”情况下迅速实现“后扬”,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任务顺利完成,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持续增强。全国人大代表、山西省长金湘军认为,落实政府工作报告对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工作部署,要坚定向新而行、向绿而行、向效而行,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新型能源体系和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度融合、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全国人大代表,江西省南昌市长万广明表示,政府工作报告总结2024年工作客观全面,分析当前形势科学精准,部署2025年工作务实有力,是具有政治高度、发展厚度、民生温度、落实力度的好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的任务举措,力度大、措施实、靶向准,既着眼当前,又留足政策空间,极大增强了做好经济工作的坚强信心。”万广明说。

全国人大代表、《读者》杂志社总编辑陈天竺表示,政府工作报告为新时代文化发展锚定了守文化根脉之正、创时代潮流之新的坐标系,既擘画了科技赋能、跨界融合的产业“新图景”,更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让已有“金饭碗”盛满“金果实”,从潜在“富矿”挖掘“金疙瘩”。“聚焦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发展瓶颈,要充分发挥自身技术优势,加强科技创新规划,持续加大创新投入,落实科技成果转化激励制度,扎实推进产学研用深度合作,努力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创新动能。”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学科带头人、中船集团旗下第七一八研究所科技委主任郭建增说。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底青云强调,要加大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力度,提升科研人员成果转化意识,提高部分科研管理部门和单位对科技成果转化的认识,建立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健全产学研机制,完善利益分配和风险共担机制,完善科技成果确权制度,加大资金投入,使国家投入大量经费产出的科技成果走出科研院所,助力新质生产力提质增效,为提升国家总体创新能力添砖加瓦。全国人大代表、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海南分公司陵水—崖城作业公司资深工程师雷亚飞建议:需要将政府工作报告中“集成电路、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领域取得新成果”中“集成电路”修改为“芯片技术”;在“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中增加“加大天然气在传统化石能源中的占比,提升传统化石能源清洁化水平”。

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

政府工作报告围绕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对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作出明确部署。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农工党中央主席何维认为,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紧紧抓住人工智能赋能这个“牛鼻子”,充分发挥人工智能对产业变革和科技革命的驱动作用,推进传统产业数字化,将新赛道与人工智能应用紧密结合,促进生物制造、量子科技、6G等未来产业发展,开创中国智能制造新局面。同时,巩固新能源全产业链显著优势,扩大新材料和人工智能比较优势,牢牢占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重要战略制高点。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委书记尹力认为,我国科技攻关不断突破,要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多谋增动能的事。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科技厅厅长徐光辉分析,奋力在科技自立自强上走在前,关键在于“真金白银”加大科技创新投入,加强基础科学中心、国家实验室、全国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培育高水平人才队伍,把路线图细化为施工图、责任书,加快推进、一抓到底。要深入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前沿基础研究策源、高新园区新质转型、企业自主创新引领、科技体制改革集成等行动,聚焦新能源、生物医药、新一代信息通信等主导产业加快向全球并跑领跑迈进。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建中央主席郝明金强调,要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主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产业创新牵引科技创新,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全国人大代表、天津市委书记陈敏尔表示,要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有效贯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在盘活存量中做优增量,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形成更多新质生产力。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无锡市市长赵建军介绍,政府工作报告强调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因此,要以产业转型推动高质量发展,聚焦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力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及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天科工航天建设总经理、副董事长窦晓玉建议:加快推动产业政策体系适配性调整,构建以培育领先产业生态为核心的产业政策体系。“要打造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发动机,构建高精尖产业结构,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积极布局未来产业。”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副市长夏林茂强调说。

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政府工作报告围绕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对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作出专门部署。全国人大代表、盛虹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缪汉根认为,推动传统产业焕新发展,要用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积极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我国光伏胶膜材料EVA从高度依赖进口到产能全球第一的发展实践证明,自主创新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实现产业升级的关键。他说,石化产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民营化工企业要积极融入国家发展大局,扛起责任担当,加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推动更多高端新材料国产化,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做大做强,为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低碳转型是大势所趋,绿色产品能够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要抓住时代机遇,积极打造绿色产业链,推出更多效益好、品质优的绿色产品,不断满足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人民高品质生活的新需求。

全国人大代表,开滦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苏科舜分析,政府工作报告对加快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等方面作出部署,要加大研发力度,大力发展绿色化工产业,推动企业转型升级。一是重点加快聚甲醛产业链等绿色化工项目布局,不断提高新材料、精细化工产品占比,推动产业链向前端延伸、价值链向高端挺进。二是加速中试验证和产业孵化,实现更多从“1”到“100”原创技术的产业化,争做高强度聚甲醛纤维全球标准制定者、高端聚酯产业链全球技术领军者、“卡脖子”特种新材料破局者。三是扎实推进“四链融合”,打破传统体制机制束缚,深入实施国有企业职务科技成果赋权改革,探索设立科创基金,实现资本与技术并跑,打通从人才强、科技强到产业强的发展路径。“加快推动基础材料、工业母机和工业软件等领域实现国产替代。”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李雪松表示。

全国人大代表,中国第一重型机械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陆文俊认为,围绕落实国家科技创新重大战略任务的部署,充分利用科研高校资源的优势,牵头建设高端铸锻件国家技术创新中心,通过协同创新和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高端铸锻件原创性、基础性、前沿性、颠覆性技术供给能力,全面攻克制约我国大型铸锻件产业安全的“卡脖子”关键技术难题,实现更多国产化替代,填补更多国内空白,高质量支撑国家装备制造业发展。全国人大代表,中国航发贵阳所叶轮机研究部副部长、研究员栗尼娜表示,作为航空领域先进动力装备研发的科技工作者,要勇担建设航空强国的重大使命和责任,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持续开展基础技术研究、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努力开创航空发动机事业发展的新局面。“要加大原创性技术突破,制定符合科技制造业产业发展需求的融资政策。”全国人大代表,TCL创始人、董事长李东生说。

切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

习近平总书记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让民营企业切身感受到了总书记对民营企业家、对民营企业的厚爱,再次点燃了民营企业创业奋斗的激情。全国人大代表,上海市委常委、市纪委书记、市监察委员会主任李仰哲认为,要在增强经济发展的动力、活力、竞争力上下大功夫。增强动力,要在强化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上下大功夫;激发活力,要在持续健全机制、激励市场主体敢闯敢干上下大功夫;提升竞争力,要在做强企业、大力支持企业“走出去”上下大功夫。要把政策和工作的着力点放在生态和环境的营造与优化上。产业生态的营造,要突出高效协同、整体优化;创新生态的营造,要突出开放包容、要素联动;营商环境的优化,要突出公平公正、风清气正。“坚持以制度创新提升创业软环境,加强对初创企业的扶持力度。”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总建筑师、总规划师吴晨建议说。

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2025年工作时提出,要“扎扎实实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切实依法保护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合法权益”,同时部署了一系列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为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提振了民营企业信心。全国人大代表,通用技术集团董事长、党组书记于旭波认为,强化企业创新决策主体地位,更多从市场端、企业实践中发掘应用研究任务。全国人大代表、秦皇岛兴龙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田纯刚建议:一是加大政府对民营企业尤其是传统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支持力度,开展“人工智能+”、“数据要素×”行动。二是京津冀高校增设“智能制造”交叉学科,培养人工智能与自动化复合型人才。三是加强京津冀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合作,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通过支持企业创新发展、培育龙头企业等措施,提升产业链价值创造能力。”全国人大代表,福建投资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王非表示。

在全国人大代表、泰豪集团董事会主席黄代放看来,当前是民营企业大展身手的好时机,国内统一大市场建设持续推进、产业链体系以及基础设施的完善,为民营企业提供了广阔发展空间。“这几年,从中央到地方,陆续出台的相关政策加大了对经营主体的纾困帮扶力度,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营商环境,打消了民营企业家对政策不确定性的担忧,提振了市场信心。”全国政协委员、奇安信科技集团董事长齐向东表示。全国人大代表、天津荣程祥泰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会主席张荣华建议:建立民营经济政策稳定评价和执行反馈机制。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支持体系,破解长期资本短缺问题。支持民营企业对接国际市场,更好融入全球产业链。推动中国民营企业投融资洽谈会纳入国家发展改革委民营经济发展局工作会议体系。


责任编辑:rain

本文标签: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热议: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更加强劲充沛

相关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