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国际站登录注册帮助

用“中国韧性”对抗关税战 全球电子产业链“再格式化”

时间:2025/4/25 8:07:56 来源:打印

当地时间4月11日深夜,美国海关一纸关税豁免令在全球电子产业激起千层浪——智能手机、电脑、芯片等核心电子产品被排除在美国“对等关税”清单外。

专家指出,表面看,这是特朗普政府关税政策的“急转弯”,实则折射出后全球化时代的深层矛盾:当美国试图用关税大棒重塑产业链时,却发现自己深陷“既想压制对手,又离不开对手”的战略悖论;当全球产业分工遭遇地缘政治冲击时,中国正以“内循环筑基、外循环破局”的双轮驱动,为动荡的世界经济注入稳定动能。

这场看似突如其来的政策调整,不仅是中美贸易博弈的关键转折点,更标志着全球电子产业从“零和竞争”向“竞合共生”的历史性跨越。

关税豁免仅是多重压力下的战略妥协

美国对部分电子产品豁免关税,并非对华政策转向,而是国内多重压力下的战略妥协。

“这一政策急转的背后,实则是多重矛盾交织下的战略妥协。”北京邮电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曾剑秋教授向中国工业报表示,美国政策调整的核心是对经济规律的妥协。

从产业发展与国际贸易视角来看,任何国家的经济战略都需遵循“1+1>=2”的内外经济循环协同效应,即通过国内国际市场的良性互动实现效率最大化。若政策违背这一规律,最终会反噬自身利益。具体到电子产品领域,网络全球化与信息流动性作为现代经济的核心驱动力,要求各国在产业链分工中寻求协作,而非割裂。

在产业链高度分工协作的今天,任何国家的产业发展都无法脱离国际协作。以芯片为例,美国虽主导高端芯片设计,但其制造环节依赖台积电、三星等亚洲企业;中国则凭借中低端芯片的规模化生产,支撑全球80%以上的市场需求。

“这是美国国内多重压力下的战略妥协与策略性让步。”中国电信研究院战略发展研究所所长饶少阳对中国工业报说:“美国对部分电子产品豁免关税,并非对华政策转向,而是国内多重压力下的战略妥协。既是为了回应苹果、英伟达等科技巨头对供应链中断和成本上涨的持续游说,也是为了稳定因关税政策引发的金融动荡,并缓解内部政治压力。更深层看,此举旨在避免‘自伤’,确保美国在AI、高端计算等领域的自身技术进程不因缺乏关键组件(如部分半导体设备或存储芯片)而受阻。”

尽管美国降低关税壁垒,但专家一致认为,技术出口限制、供应链审查等非关税手段仍是未来博弈重点。Omdia电信战略分析师杨光强调,目前的所谓豁免主要是照顾美资大型企业,如苹果的利益,以及减缓对美国国内消费市场的冲击,降低美国国内政治的风险。但其以关税为手段推动制造业产业链回流的目标并未变化,所以目前的豁免能够持续多久?会如何演变?都还存在很多变数,只能持续观察。


责任编辑:rain

本文标签:用“中国韧性”对抗关税战 全球电子产业链“再格式化”

相关评论